best365体育app下载官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best365体育app下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8日 10:06 来源:

为做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校园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根据《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安徽省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

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

1.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学校防控骨干应熟悉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务室应发挥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纽带作用。学校开学前与属地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公安机关等做好对接,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周密部署、联动高效做好应急预案,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案各环节能快速响应,应急措施到位,以最快速度落实隔离、转运、流调、封控、治疗、健康监测、信息发布、线上教学、舆情监测、人文关怀、服务保障等。方案和预案经学校党委科学评估确定后,分别报学校举办者和淮北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发布实施。

2.做好信息摸查。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全面摸查、准确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以及近期行程等信息,拟定师生员工返校方案,精准施策,做到“一人一档”。

3.落实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院(系)、辅导员包保责任、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和各单位包保责任人是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辅导员是所带班级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所带班级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4.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在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与疾控机构指导下,学校与疾控机构、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属地积极开展联防联控。争取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学校与教育、卫生、家庭、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多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

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

5.做好开学准备根据疫情形势和淮北市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6.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提前储备数量不少于一个月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校内设立10个以上隔离观察室,位置相对独立,必备物资齐全,操作流程规范,值守人员合格,以备人员出现疑似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用于隔离的空间和房间数量应尽量充足。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

7.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对校园实施全面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保障饮食和饮水安全。对教室、实验室、会议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员、宣传员等校园防控队伍建设。

8.加强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对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师生员工防范和应急意识,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三做好教育教学准备

9.做好开学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做好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图书馆、实验实训室、体育场地等所有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全面消毒、检查与维修,确保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10.统筹安排实习实践教学。与实习单位做好协调对接,根据实习单位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妥善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学生的食宿出行等。修定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期间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

(四)做好日常生活条件准备

做好宿管员、保洁员、保安、食堂从业人员等后勤保障人员的健康管理及返岗复工培训;全面做好水电气、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公务用车等检查与维护;加强与供货企业的沟通协商,落实师生员工日常生活必需的物资、商品供货渠道;加强对食堂食品、商超生活物资的采购管控,加强对冰鲜冷链物流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食品卫生源头安全。

二、返校中

(一)严格师生员工返校条件

师生员工及时掌握学校各项防控制度及本地和学校所在地的疫情形势、防控规定,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时间前,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确需返校的,应履行报批程序。跨省区返校的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到校后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做好教职员工返校行程安排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学生返校前一周以上先行组织教职员工分期、分批有序返校。对返校教职员工进行身份识别、登记和体温测试,体温正常并核准后进入校园,做到“一人一表”“一人一测”,确保安全无遗漏。教职员工返校当日,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实际行程、交通方式、健康状况等信息。

(三)有序组织学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

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交通方式及线路。安排专人在集中时段和重点车站,协调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确保营运时间、车辆及线路,组织学生有序返校。对有集中返校运输需求的,及时与属地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强沟通对接,组织开展“点对点”运输。尽可能实现“点对点”闭环管理。制定旅途防护措施,推发给每位返程学生,指导学生自觉加强安全防护,主动配合沿途疫情防控工作。返校报到期间,避免人员过于集中。

(四)指导师生加强返校途中的防护

引导近14天有省外旅居史或与疫情发生地来(回)人员接触史的师生员工,返校前依规开展核酸检测,并安排专人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告。加强指导师生员工返校途中注意安全防护,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保留机票、车票等行程单据。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消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疑似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及时就近就医。返校途中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五)加强学生返校日的组织与管理

组织二级学院负责人、辅导员等采取“人盯人”措施,全面掌握返校学生返程动态。严格管控校门,在校门口设置警戒线,设置体温检测点对所有入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学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和检测体温;无特殊情况,家长等陪同人员和车辆尽量避免入校;安排好错峰领书、入宿舍、食堂就餐等相关事宜;与家长保持通讯渠道畅通,精确统计到校学生人数,发现应返校而未按时返校的学生,立即联系其家人,有关信息及时上报。加强返校日值班值守,及时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做好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发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隔离观察,依规妥善处理,并及时上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及省教育厅。对未返校的师生员工,学校要掌握其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建立台账并加强教育指导。

三、开学后

)落实防控措施

11.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细化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课(勤)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等要求和防控措施。

12.严格日常管理。依托学校、院(处、室等)、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每日掌握师生员工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对因病缺勤缺课师生员工,坚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加强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流感等季节性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经常性开展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13.加强校门管理。全面把控进出校园通道,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所有人员入校时严格核验身份、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卡,所有人员健康码、行程卡和体温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加强对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加强冷链食品包装、国内国际邮件预防性消毒。充分利用通道闸机系统,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检测。全面排查出入校漏洞,重点检查围栏损坏处、绿植围挡处、矮墙等人员可通过又无人看管的区域,及时修缮、堵上漏洞。强化校园围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攀爬围栏问题。

14.精准摸排信息。加强常态化监测,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晨午(晚)检,严格进行因病缺课(勤)排查、登记、汇总及追踪,精准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坚决杜绝相关人员脱管、漏管、失管。被疾控机构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健康码和行程卡异常人员,以及有14天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要严格按照流程上报,不得迟报、瞒报及漏报,学校要逐一登记,建立台账,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并逐级上报。

15.加强公共场所管理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废弃口罩采用专门垃圾桶收集,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使用空调时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加强对公共区域开关面板、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后勤保卫处和物业每日清洁消毒。校内大型建设施工现场实行闭环管理,施工人员与校园实现物理隔离。

16.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要求,严格执行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分时、分区、分批、错峰就餐。落实单向流动、进门测温、佩戴口罩、洗手消毒、“一米线”等措施。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立就餐、清洁消毒等食堂卫生管理台账。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做好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餐具和炊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收集和处理餐余垃圾。

17.加强宿舍管理学生宿舍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后勤保卫处和物业、学生处负责宿舍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引导学生在宿舍区不聚集、少串门。宿舍要勤通风、勤打扫,保持厕所和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洗手设施运行良好,做好垃圾清理和日常公共区域清洁消毒。

18.严控校园聚集性活动。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加强对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内的人员密度控制。原则上非必要不组织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二级学院、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活动等。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对会议、论坛等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倡导线上举办,尽量减少线下人员规模,大型活动要严格审批。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安排在室外举办。

19.加强物资保障。在校内设立足量隔离观察室,储备数量不少于一个月使用的测温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口罩等防疫物资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20.开展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师生员工防疫培训,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保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和监测。

21.主动融入联防联控机制。将学校防控保障纳入当地整体疫情防控保障体系,主动与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定期沟通、会商,及时推动解决紧迫问题,坚决杜绝出现配合不到位、合作不密切、信息不通畅的情况,争取当地统筹学校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形成高效运转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2.加强核酸检测频次。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抽检,学校原则上每天学生核酸检测抽测比例提高到20%,采取轮流抽检的方式,每天以班级为单位全覆盖;对教师、安保、保洁、食堂等教职员工应增加核酸检测频次,每周2次。一旦学校所在地发生疫情,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师生核酸检测抽检比例,推广使用抗原检测。

23.全面开展自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组织领导有力、制度保障到位、专项资金充足、人员物资齐备,各项疫情防控举措落地见效。

(二)统筹安排教学、科研、考试等工作

24.上好“返校第一课”。认真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战“疫”专题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引导师生员工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

25.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疫情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等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安排,合理安排返校学生的教学、实习实验实训、考试、就业创业、毕业离校等各项工作。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参加疫情防控相关的核酸检测以及接触风险人群的岗位工作。

26.做好平战转化。根据疫情发展,适时调整为线上教学;若属地疫情防控要求线上教学,必须遵从。做好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转换衔接工作,合理调整线上线下教学安排。做好网络和相关设施设备的运维保障,加强网络学习监管,做好线上教学质量评估检查。

27.落实精准帮扶。对身处或滞留疫区、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学业指导和心理帮扶;制定因特殊情况暂缓返校学生教学方案,实行“一人一案”,帮助其完成学业。

28.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工作,共建共享优质专业教学资源,转化、固化线上教学成果,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9.有序推进日常科研及管理工作。原则上不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尽可能不外出参加科研相关会议,如需参会,须通过严格审批。积极开展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

30.做好各类考试安排。积极做好特殊类型招生考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升本考试、院校自行承接的社会化考试等准备工作,制定考试防疫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有计划组织学籍异动、学期补考、课程重修、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各项常规工作,确保考试安全和正常教学平稳运行。

(三)师生员工管理

31.增强个人防护责任。校园内师生员工应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时刻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避免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根据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不到中高风险地区,疫情期间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区。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或消失、结膜炎、肌痛等疑似症状时,立即转至隔离观察室等待,并向学校报告,通知学生家长或教职员工家属,及时联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主动登记报告,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在校外隔离观察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出入各类公共场所时,主动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和健康码、行程卡查验。

32.做好师生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教师遵从所在地疫情管理规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努力形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良好风尚。组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切实加强对学生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对暂缓返校的学生实行“一人一案”,并及时给予关怀、帮扶。

33.加强员工管理。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其他第三方人员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与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或消失、结膜炎、肌痛等疑似症状时,不得带病工作,而应立即转至隔离观察室等待,并向学校报告,通知工作人员家属,及时联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加强校内工地施工人员管理,进入校园及到岗工作应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

34.推进疫苗接种。积极接种疫苗,尚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师生员工,尽早就近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已全程接种疫苗满6个月的,尽快前往就近接种点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但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四)切实做好后勤保障

保障在校师生日常生活。食堂、超市、等生活必需品服务单位,应当保障正常服务,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不得擅自停业、歇业。始终把“人、物、环境同防”作为重中之重,规范设置快递存放点。加强对生活物资、快递邮件等出入校园的管理,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四、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

(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属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地协同开展多场景、实操性应对学校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或桌面推演,周密部署、联动高效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以最快速度完成校园封闭分级管理、师生员工转运隔离管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健康监测、就医治疗、线上教学等应急措施。

(二)关注疫情变化。一旦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应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所在区域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实施师生员工行动轨迹及健康状况监测、晨午晚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

(三)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监测、晨午晚检、因病缺课(勤)监测与追查登记、自己及共同生活的家人与疫情相关的症状、高危人群接触史以及行程等及时上报,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四)启动应急机制。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保持信息畅通,得知师生员工中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2小时内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在属地卫生健康、疾控机构指导下,采取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并及时安排线上教学。校园出现疫情后,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配合做好校内传染源控制和管理,按照属地化原则由疾控机构开展快速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研判,根据病例轨迹和流调信息,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

学校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或消失、结膜炎、肌痛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学校。校园出现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下,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配合做好人员与环境的采样和终末消毒工作。

(五)查验健康证明。学校对隔离的师生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师生员工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后,须持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工)证明,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员处复核确认登记、查验后方可上课或工作,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期指导与心理疏导。

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省教育厅及属地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执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政府 安徽省教育厅 淮北市政府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市教育局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Baidu
sogou